馬來西亞餐飲文化簡介

一、國家基本資料

(一)歷史


第一階段第一階段:印度文明的支配。從印度輸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導早期馬來西亞的歷史。從7世紀到14世紀,在蘇門答臘的三佛齊文明達到高峰,其影響力延伸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

第二階段伊斯蘭文明的興盛。伊斯蘭教早在10世紀傳至馬來西亞,但直到14世紀和15世紀,三佛齊覆滅後不久,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其中最突出的是麻六甲蘇丹王朝。伊斯蘭文化對於馬來人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同時它也受到馬來民族的影響。

第三階段:歐洲殖民勢力的入侵。葡萄牙是歐洲第一個在馬來西亞建立勢力的殖民強權,於1511年占領麻六甲,緊接著是荷蘭。然而,英國先在亞庇、古晉、檳城與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終取得在當今馬來西亞領土上的霸權。1824年英荷條約規定英屬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即後來的印度尼西亞)之間的界線。


第四階段:新移民的到來。殖民者為了滿足經濟的需要,大量引入華人印度人的勞動者,以滿足在馬來半島婆羅洲所產生的殖民地經濟需求,間接對馬來民族的經濟和職業上的支配勢力造成威脅。                                                                                                                                                                  




                                             圖片來源:goo.gl/nWeLwI

(二)地理

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布滿茂密熱帶雨林高原。西馬約佔全國陸地面積40%,從北到南延伸740公里,最寬的部份是322公里東西海岸地區是由蒂迪旺沙山脈所區隔。這是屬於半島中心地帶的一系列山脈的一部份。這座山脈是西馬某些河流的源頭。圍繞西馬的海岸平原最寬達50公里(31英里),半島的海岸線長度將近1,931公里(1,200英里),但只有在西海岸才有港口。




                                                              圖片來源:goo.gl/kkZccJ


(三)氣候:


典型的熱帶氣候,全年是夏。氣溫介於攝氏21度至32度之間。全年降雨量為2千至25百毫米。

(四)種族:

1.馬來西亞馬來人


 馬來西亞馬來人(馬來語:Orang Melayu Malaysia) 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民族,根據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總人口為2601萬,馬來人占54.6% 、華人占24.6%、印度裔占7.3%、其他占民族7.8%。 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160條的釋文,「馬來人」的定義如下:信奉沙斐儀派伊斯蘭教、能操馬來語、奉行馬來傳統民俗及文化;在獨立日[ 前出生於聯邦或新加坡、或者父母任何一方出生於聯邦或新加坡、或者獨立日當日正定居於聯邦或新加坡。或者是上述人們的後裔。

2. 馬來西亞華人


或馬來西亞華裔、大馬華人)指明清至民國數百年來自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遷徙至馬來西亞的移民後代。馬來西亞華人是該國第二大民族,總人口有741萬人(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主要分布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此外,華人也是吉隆坡的第二大民族,佔該直轄區總人口的43.2%(馬來人佔44.2%)(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

3. 馬來西亞土著

(馬來語:Bumiputra),在《馬來西亞憲法》下指的是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及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族。Bumiputra一詞源自梵文,意指地球之子或是土地之子,這是由於Bumi一詞有「土地」和「地球」之意。在馬來西亞,中文使用者一般都使用「土著」一詞來稱呼這些人。由於馬來人佔了土著92%以上的人口,所以,一般人使用土著一詞時,指的就是馬來人。而不屬於Bumiputra的人,就稱為非土著。而非土著一詞指的就是華人、印度人、歐亞裔和一些已具有馬來西亞公民權的新移民。由於華人和印度人佔了非土著近99%的人口,所以狹義稱呼下,非土著通常指的是華人或印度人。

4. 馬來西亞印度人

(也被稱為馬來西亞印度裔;馬來語Orang India Malaysia),是對生活在馬來西亞印度人稱呼。印度裔馬來西亞人大多是在是在英屬馬來亞時期從印度移居馬來半島的後裔。這可能發生在在印度人在東南亞第一波遷徙時期──阿育王對卡林加的南征和之後沙摩陀羅·笈多對東南亞各地的入侵,勢力遠及爪哇馬來半島,從此開始有印度人移居於此。如今,它們成為了馬來西亞的第三大族群,人口規模在馬來人來西亞華人之後。
馬來西亞是海外印度人聚居最多的其中一個國家,約占馬來西亞人口8%。他們同時也創造了與人口比例不相符合的大量的馬來西亞專業人士,特別是在醫學領域。








(五)宗教:

      1.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裡面分出來的各個不同的派系,在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時,原意是以伊斯蘭思想為中心統一拉伯半島, 他曾經說過要統一,不要分裂,在《古蘭經》里亦有說:「你們當全體堅持真主的繩索,不要分裂」(古蘭經3:103)。但穆罕默德死後,由於他沒有指定承繼人沒有規定領導,結果社會上不同的政治勢力都想爭做領導,另外不同穆斯林社團對教義理解同信仰實踐上嘅分歧,於是在之後的發展期間,不同的團體一直分裂出不同的教派。為了使這些分裂現象有一個信仰上合理的解釋, 就傳了一條聖訓話:「猶太人分七十一派,基督教分七十二派,所以我們要分七十三派。」不過是否真有這聖訓一直受到質疑, 因為分裂出來的教派根本沒七十三派那麼多, 如果算上比七十三派支派多兩倍。無論如何, 在伊斯蘭教的歷史其實很清楚看到, 伊斯蘭社團的分裂, 對整個教有極為深遠的影響。伊斯蘭教派中比較主流的兩大教派是遜尼派與什葉派。

      2.佛教

       起源於遠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達摩(古譯:瞿曇)(佛號釋迦牟尼佛)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發展為宗教。全世界約有5億佛教信眾[1][2][3][4][5][6][7][8],常被視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尤其是對於東亞、中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曾具有廣泛的影響。佛教的字意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指拜佛的宗教,比起來其教義更像是一種哲理,由於最原始的佛教概念中,沒有明確指出神明的定義,因而後世的佛教儘管有些神話故事與規範,卻始終帶有一些不可知論的氣息,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1世紀世界佛教徒的人口分布是:漢傳佛教地區67.3%(3億6千萬人),南傳佛教地區28%(1億5千萬人),藏傳佛教地區3.4%(1千8百萬人),亞洲以外地區1.3%(7百萬人)。[9]佛又稱如來、應供、佛陀、佛祖、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大雄[10]。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三界脫離輪迴。悉達多•喬答摩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道理。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所悟到的道理裏,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3.來西亞基督教

     是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的總稱,是五大宗教諮詢理事會成員之一。信徒占全國總人口9.2%(2010年人口普查),73.2%的信徒聚居在東馬,26.8%信徒則聚居在西馬半島。[1]馬來西亞主要基督教宗派、包括信義會、長老會、聖公會、浸信會、衛理會、神召會、弟兄會,獨立教會等等。最大的宗派是衛理會,其次是長老會。馬來西亞基督教

      4.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歸類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而不是剛性的,共同的一套信仰。包括了濕婆教、毗濕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印度教教派(英語:Hindu denominations),以及以業、法和社會規範為基礎的法論(英語:Dharmasastra),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各自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如誠實、仁慈、純潔、忍耐和自我約束等等。是不分階級、種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印度教有大約十億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僅次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雖然印度教信仰人數高於佛教,但是,普遍認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數集中在特定國家印度,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比印度教更適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經》作為經典教義。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六)節慶

1.印度豐收節 Ponggal


豐收節是印度教的感恩節,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在陶鍋裡沸騰的米飯和牛奶是主要的亮點之一。

2.大寶森節

在印度社群舉辦的節慶,將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同時對印度戰神朝拜的盛況。

3.世界咖哩節 World Curry Festival

期間將同時舉辦2016國際清真博覽會及研討會(PIHEC),並展示豐富的美食佳餚。

4.極樂寺亮燈儀式 Kek Lok Si Display of Lights


信徒們不分距離的到有120年悠久歷史的極樂寺參拜,參加超過萬盞燈籠的年度點燈盛況。

5.2016檳城熱氣球嘉年華 Penang Hot Air Balloon Fiesta 

新加坡一向以食聞名,新加坡美食節就正正以推廣本土美食出發。在三星期的美食節中,將在新加坡不同地方,舉行各式美食活動,包括煮食班、美食推廣會、魔藝比賽、文化表演、燒烤會,帶你走進新加坡大大小小的餐廳攤檔,尋找新加坡最正宗的飲食文化。

6.馬來西亞華人農曆新年家庭聚會 Malaysian Chinese New Year Open House Celebration

在這一天體驗中國新年的各種慶祝活動,大家將齊聚一堂共度這個開放性的節日。

7.泰國新年潑水節 Thai Water Festival 

潑水節是泰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泰國的新年,信徒們會藉由互相潑水以洗去厄運。今年在檳城的三座泰國寺廟進行慶祝活動。

8.安班米飯節 Nasi Ambeng Festival

安班米飯節,是讓遊客體驗雪蘭莪爪哇原住民的招牌料理──安班飯的理想機會。香米搭配咖哩雞、蔬菜,或是炸麵條與鹹魚,其散發出的香氣保證將招攬本地及外國的遊客到來,享受這道獨特的美食。

9.錫克教光明節慶典 Vaisakhi Celebration

一起來加入多彩的錫克教節日,享受節奏的脈動、充滿活力的舞蹈和正宗的傳統美食。

10.2016年索汗辛格(Sant Sohan Singh Ji)忌日紀念日 Sant Sohan Singh Ji Barsi 

這是馬來西亞全國最大的錫克教節日之一,每年此時,來自國內外的錫克教徒都會前來參與其盛,以悼念曾是馬六甲三寶井街錫克廟的住持大師索汗辛格(Sant Sohan Singh Ji)生前的貢獻與善行。

(七)飲食禁忌

    由於馬來人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所以馬來人禁菸,不吃豬肉和動物血液等相關食品。馬來人的主食主要以米飯、糯米糕點、咖喱牛肉等為主。馬來人一般同右手抓飯進食。





(八)飲食文化變遷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繁忙的上班族選擇以外食來解決三餐,進而造就了西方速食店、泰國餐館、臺灣珍珠奶茶或日本餐廳等的進駐。近幾年,在韓劇熱潮推動下,本地也掀起韓餐熱潮,本地的美食文化仿佛已成為一個追隨潮流的飲食文化,只要和潮流畫上等號的「潮店」,都不難看到排著長龍等待嘗鮮的民眾。
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因受到日劇的影響,當時日本的飲食文化開始在本地掀起熱潮,現在則因為韓劇熱潮興起,對年輕人而言,凡是與韓國文化掛上等號的東西,都能夠掀起他們的興趣,這當然也包括美食。」現在的本地美食文化就像是融合了各國美食的大雜燴文化,也開始與潮流劃上等號,凡是飲食店面深具獨特性及噱頭,一旦通過網路平臺進行宣傳,就會受到大批民眾爭相嘗鮮。
(九)飲食特色
馬來西亞料理(或馬來西亞菜;馬來語:Masakan Malaysia),是馬來西亞的鄉土料理,以其風味獨特而且多元化聞名於世。主要從馬來系各原住民部落、中國系移民、印度系移民、阿拉伯人等族群各異的獨自料理演變而來,受到其他民族的食材與調理方法影響很多,是反映出馬來西亞多元種族文化的要素,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受著各地菜式影響的各種馬來菜式。
馬來西亞料理是以米或麵條作主食,通常以不同風味烹調的肉或魚作主菜,再配上蒸熟的蔬菜伴碟。而主菜食物多會蘸上醬料食用。總體來看馬來西亞人喜歡吃辣的食物,其辣味主要是辣椒中的香辣,辣度相比泰國的更辣。
雖然馬來西亞是一個穆斯林占60%人口的穆斯林居多國家,但政府允許豬肉、螃蟹和酒精類飲料等非清真食品在各大超級市場或菜市場等售賣。中國菜和原有馬來人的料理相融合,演化為匯聚了二者精髓的娘惹菜,成為馬來西亞料理的主要形式,而後又與其他烹飪形式相互影響。
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將一部份香辛料,如辣椒、檸檬草、薑、咖喱葉和孜然等引入馬來西亞,受其烹飪方法的影響,部份馬來料理衍生成以蒸、煮和炒為主的濃味菜式。
(十)烹調特色:
      到馬來西亞旅遊自然是要品嘗正宗的馬來菜,幾世紀以來,不同的旅者及商人來到這裡,帶來了他們各自的飲食習慣,後來這些習慣又與當地飲食口味和風格融合創造出了今天的馬來菜系。馬來菜主要以牛、雞及魚為主材料,加上檸檬草、辣椒及洋蔥一起烹調,味道較為辛辣,不同地區的烹調方式亦略有差別,再搭配米飯、桑粑等主食,然後加上蔬菜、小乾魚等,這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除了馬來菜系,最為人熟知的還有娘惹菜系、印度菜系以及葡萄牙菜系,這三個菜系也很受當地人喜愛。娘惹菜中的「叻沙」最為人熟知,簡單地說就是馬來人的酸辣海鮮米粉,酸酸辣辣,味道獨特。NASI KANDAR是廣受歡迎的印度回教徒美食,NASI 是馬來文「飯」的意思,而KANDAR則是「扁擔」的意思。這是一種飯食,伴以用香濃的咖喱汁煮的各種雞、肉、魚等菜餚。在馬來西亞的葡萄牙菜式中,許多佳肴的烹調都加入了有著和娘惹相似的草本調料和香料,然而,它也有其不同與獨到之處。葡萄牙美食是以各種香料醬、搗碎的草本植物、檸檬草和冬蔥等混合體呈現出來的獨特風味,再添加醋、酸橙汁、羅望子汁等其他酸性的果汁,使得葡萄牙美食的口味更加豐富。
                                                  
(十一)特色菜餚

1.辣死你媽

說到Nasi Lemak,最大特色就是那紅到不行的辣醬,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味道,也因為很辣,所以這道料理也被華人暱稱為「辣死你媽」(諧音),當地導遊Alan說,如果可以吃辣或不怕辣,來到馬來西亞一定要嚐看看「辣死你媽」,又甜又辣的味道保證讓人愛上。「辣死你媽」主要是飯食,用椰漿與米飯下去煮,散發著淡淡的椰香味,然後一定會搭配炸小魚乾、花生及雞蛋,其他配料就看家庭(個人)喜好,像是牛肉、雞肉、豬肉(多數馬來人不吃豬肉),而且每家餐廳配料也不同。Nasi Lemak就像台灣的滷肉飯,許多出國打拼的馬來西亞人,一回國就是先吃滿足思念之情。

2.肉骨茶

說到肉骨茶,很多人都是聯想到新加坡美食,但真正好吃的肉骨茶是在馬來西亞(創始地),味道濃郁,不管是要吃乾肉骨茶還是湯的肉骨茶都有。肉骨茶並不是茶,裡面也沒有茶葉,在這裡的「茶」是指中藥,所以吃肉骨茶時可聞到濃濃的中藥味。早期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都是礦工,為了補充體力,使用肉骨及中藥燉煮食用進補,流傳至今不管是食材及中藥配方都已經比以前更好。

                                                          圖片來源:goo.gl/Z6tah1

3.Roti(紙巾餅)

說他是麵包,不如果說是脆餅皮!RotiI可以說是馬來西亞的平民小吃,不管是早餐、中餐、晚餐還是茶點時間都可以吃到,想吃就吃。Roti形狀是一個圓錐形,技術好的師傅可以把它高度拉到1公尺以上。怎麼吃呢?基本上就是掰一片下來後沾上附上的醬料,大多數是咖哩。因為它薄得像紙巾一樣,所以就有人叫他「紙巾麵包」或「紙巾餅」。

                                                               圖片來源:goo.gl/2tdrDW 

4.藍花飯

藍花飯屬於娘惹餐,淡藍色的米飯十分特別(這裡的藍花是指牽牛花)。Precious Old China餐廳店長鄭雄才說,摘下牽牛花後曬乾3-4天收起來,要做藍花飯時先把乾牽牛花泡在熱水一個晚上,隔天再把過濾後的藍花水加入煮好的飯攪拌。因為米飯在炊煮時會加入椰奶,所以藍花飯除了花香外,也有淡淡的椰香。

                                                          圖片來源:goo.gl/fkHNjH

(十二)用餐禮俗習慣
馬來西亞主體民族馬來人大多是穆斯林,他們的飲食習慣與伊斯蘭教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不吃豬肉和水生貝類動物,不喝酒。馬來人餐前餐后都必須洗手,餐間還備有洗手的水,進餐時在地毯上席地圍坐,各人必須用右手抓取食物,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馬來人的食物以大米為主,辣椒和咖喱是最常用的佐餐食品。馬來最有名的風味食品之一是一種叫“沙爹”的烤肉


參考資料:

歷史goo.gl/J12XyW

地理goo.gl/Qt8iZG
氣候goo.gl/wkJfLh
種族goo.gl/ooaHbq
宗教goo.gl/Bqv1K8
節慶http://www.promotemalaysia.com.tw/about_active.aspx
飲食禁忌https://read01.com/MkLMOy.html
飲食文化變遷goo.gl/ifH4FF

飲食特色https://zh.wikipedia.org/
烹調特色goo.gl/2Lpxnz
特色菜餚goo.gl/T2JaHL
用餐禮俗習慣http://www.mytips.com.tw


班級:

108漢5

組長:

518094 鐘育濠

組員:

518010 楊登翔       

        

留言

熱門文章